>
发布时间:2020-07-30 点击数: 722次
杜雨茂老师伤寒学术成就点滴
毛 炜
著名中医专家、吾师杜雨茂教授从医数十载,潜心《伤寒论》理法方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造诣颇深,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成就颇多。然因从师未久,涉猎甚少,仅将管窥吾师部分著述之体会略述于下,恳请同道斧正。
1 解惑释疑 校谬补正
《伤寒论》自问世以来,以其精辟的理论,精当有效的组方用药而备受历代医家的青睐和赞誉,历来被推崇为中医必读著作。然因原著言简理奥,加之词义变迁,致后学在诸多问题的理解上产生分歧,遂起争执,疑案重重,悬而未决,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探求仲景本意,对继承和发展仲景学说,更好地发掘其实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研究张氏巨著者代有其人,名人佳作交相辉映。其中校勘,注解,阐发者屡见不鲜,而专门阐其争议,释其疑惑者,廖寥无几。吾师有感于此,遂撰《伤寒释疑》,就历代争议较大的许多问题分别进行详细、深刻的论述。他以渊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相结合,有理有据地抒发、论证自己的观点,其说理透彻,见解独到。如:历代医家大都将大柴胡汤证归结为少阳兼阳明腑证,此说妥否?吾师首先比较了大柴胡汤与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之别,以及临床上关键症状之异,指出大柴胡汤所主之“可下之症”,不同于三承气所主之阳明腑证。接着对原文103条所云:“太阳病,过后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予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中“反二三下之”而不效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其关键在于“医者把少阳经腑证的治疗顺序颠倒了,在经而用了治腑之法”。认为大柴胡汤证属少阳本病,而非少阳兼阳明腑证。并引用临床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实例,更加深入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大柴胡汤证“其病因、病机和病位在于少阳热结于胆腑,枢机不利,升降失常。”“大柴胡汤证为少阳腑证之一”。又如,关于如何理解六经中风的问题,自古以来众说不一,讫无定论。杜师根据其临床实践指出:“《伤寒论》的中风,专指六经之一的风邪”,并对六经中风的特点、治则、治法及选方、治禁等予以详尽阐述。而其对“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是否相等”这一问题的解释更为精辟,他不仅引用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来恰当比喻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还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归谬法进行反证,从而否定了两者相等的观点,而树立起“八纲辨证是六经辨证的主导思想,六经辨证使八纲辨证在外感疾病运用上更加系统、具体”的学术观点。以精辟的论述,充分有力的论据,阐释了《伤寒论》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在众多研究《伤寒论》的论著中,独树一帜。
2 援古据今 拓展应用
《伤寒论》理论对外感疾病治疗的指导意义及其方药对外感疾病的疗效,早已被历代医家所公认。但它对内外妇儿各科及温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的认识却不尽一致。为此,杜师在《伤寒论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运用》一文中,援引临床上用仲景之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经、乙脑、慢性肾炎等各科疾病,获得显著疗效之实例,对伤寒理论的应用范围进行探讨。并明确指出《伤寒论》理法方药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理论基础在于:一方面它详细论述了外邪侵入机体后,脏腑、经络、气血所产生的变化,并以八纲归纳病证,形成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理法方药思想体系,而为指导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于仲景所载的众多验方及对其用法的如实记载等。他的这种观点,无疑是对仲景理论的发展与提高,对于正确评价《伤寒论》这部巨著的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3 灵活变通 师古不泥
“师其法而不泥其法,用其方而不泥其方”是吾师临床应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准则和一大特色。他认为,只有在深刻领会,系统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灵活应用仲景之理法方药,紧抓病机,认真辨证,而后选方用药,并随症化裁,方可屡治屡效;否则一味套用,势必延误病情。在《伤寒论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一文中,他列举了症状相似而病机不同的两例咳嗽患者,采用两种截然不同之法治疗,用药选方亦迥然有异,却皆得痊愈的实例,说明了灵活变通在临床的重要性。另外,他还提出了临证应“据证定经,分经论治”和注重抓主证辨别与对照的观点,为后学正确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指明了方向。
4 汇集文献 嘉惠后学
《伤寒论》这部不朽的中医学巨著,以其高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所载方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而为中外医家所推崇。近年来,许多医家对《伤寒论》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学术文献层出不穷,然多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之中,吾师有感于欲睹其全貌之不易,遂选其精粹,摘其要旨共计2614条,汇集成册,名为《伤寒论研究文献摘要》。浏览该书,便可对《伤寒论》三十年之研究状况有一较全面了解,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仲景学说之奥妙提供了方便。著名医家李培生先生阅后赞曰:“堪为后世研究《伤寒论》者之指南针”。
综上所述,杜雨茂教授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几十年临床实践经验,发展了伤寒理论,推广了其应用范围,从而将仲景学术思想的临床指导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