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0-06-20 点击数: 1097次
尿路感染
张某,女,42岁,2018年6月3日初诊。
患者自述小便淋漓涩痛2年余,每因气候变化或进食油腻、辛辣刺激食品诱发加重,均需抗感染治疗一周左右。自觉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坏,终未根治。
刻诊:小便频急不畅,淋漓涩痛,尿黄混浊或见血尿,小腹拘急,腰部酸痛,心烦口苦,时有恶心呕吐,口唇时有黄水疮,舌红、苔微黄腻,脉滑数。尿常规:白细胞(2+),红细胞少许,西医诊断“尿路感染”。
辨证:湿热久蕴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利湿,分消止痛。
处方:当归10克,羌活10克,苦参10克,葛根15克,苍白术各10克,防风6克,知母1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升麻6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茵陈30克,黄芩30克。
二诊:服上方10剂,小便涩痛显著改善。药已中的,上方加白花蛇舌草15克,琥珀粉6克(冲服)。
服7剂,自觉症状改善。续服7剂,诸症若失,后随访未发。
按: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范畴,其病机是湿热互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出现小便频急,滴沥刺痛等主要表现。湿热蕴阻中焦,出现恶心、呕吐、心烦口苦;阻滞上焦,出现头面黄水疮,舌红、苔黄腻等。治以清利湿热,分消止痛,利尿排毒,方用当归拈痛汤。
方中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泄之,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法;猪苓、泽泻甘淡咸寒,导其湿热下行从小便而走,羌、防散风除湿,分消风湿热互结,升葛味薄而上行,苦以发散头面风湿热,苍白术健脾燥湿;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而血不流灼伤膀胱络脉,故见尿涩痛;当归辛温活血,畅络以散之,党参、甘草以养正气,扶正解毒,又能使苦寒不伤脾胃。
二诊时守方加白花蛇舌草、琥珀解毒凉血,清利湿热。全方共凑清利湿热,
分消走泄,排毒利尿,使毒无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