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4-26 点击数: 22次
杜雨茂教授运用八味肾气丸治疗高血压的经验
李惠林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疾病,其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临床上表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目眩、失眠、健忘、心悸、口唇肢体发麻等症状,严重者出现高血压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著名中医、陕西中医学院杜雨茂教授,在长期诊疗过程中,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高血压病多属于中医眩晕、头痛、惊悸、中风等病的范畴,其发病多与肝、肾、脾功能失调有关。临床辨证可分为: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②肝火上炎;③痰湿内盛;④肾阴阳两虚四种证型。一般认为高血压病多属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所致,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往往注重前三种证型,忽视肾阴阳两虚型,而杜雨茂教授则特别申述,肾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人时常可见,不容忽视,其治疗当用仲景八味肾气丸双补阴阳。
八味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在该书中,八味肾气丸可治疗虚劳腰痛、消渴、妇人转胞等多种疾病,然其病证本质概为肾阳虚衰,说明该方是温补肾阳之剂。后世医家从其方剂组成并经临床验证,扩展其功用,认为其方实际上为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与温补肾阳的桂枝、附子组成,因此是一“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的方剂。如尤怡《金匮心典》曰:“八味肾气丸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乃补下治下之良剂也。”正基于此,杜老认为用八味肾气丸治疗肾阴阳两虚的高血压病确属方药对证,证之临床,屡效。现将对杜老应用八味肾气丸化裁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1 病因病机
肾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可因肝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而成;或因患高血压病过用苦寒尅伐之剂损伤阳气而成;或因病人年高及更年期妇女,肾阴肾阳本虚,又患高血压病,亦多见此型。由于肾阳虚弱不能安于本位,肾阴亏虚不能涵阳,因而导致虚阳上浮,肾气下冷,形成上盛下虚之证。
2 临床表现
常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心悸,心烦,头面烘热或背脊升火,神倦,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足胫不温,小便清频,妇女带多清稀,血压升高或时升时降,舌苔薄白或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虚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