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流派资讯 >
  • 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锦060~临床经验 (二十四)上篇

    发布时间:2021-08-24   点击数: 630次

    杜雨茂老师治疗肾衰规律初探

    赵宗江

    (河北省定州市105医院)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是临床常见、治疗棘手、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的内科疑难病证。近年来由于透析疗法、肾脏移植的应用,为慢性肾衰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但限于国力,一时尚难普及,同时其远期疗效也不佳。因此,寻求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有重要临床意义。杜老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介绍如下。

    1  病理机制

        杜老认为,慢性肾衰主因与脾肾虚损有关,诱因则责之外邪与过劳。其病因一是外邪侵袭,即反复感受风热和湿热之邪;二是由于其它慢性病、饮食失常、七情内伤、房劳过度等原因的影响而消弱机体正气,使抵抗力下降。如此,阴阳平衡失调,外邪乘虚内侵则本病作矣。肾为胃之关,主司二便,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阖。素患慢性水肿,复感外邪,引起肾阳衰微,气化无权,肾关开阖不利,不能藏精泄浊;脾主运化,脾阳素亏,或真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阳亦不振,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反聚而变生浊邪。浊邪内蕴,三焦壅滞不利,气机升降失调,因而出观尿少,甚至癃闭、恶心呕吐。以上各方面,均乃慢性肾衰的病理机制。本病常伴见面色萎黄无华,面浮肢肿,气短乏力,头晕耳鸣等症,再者脾肾失司则浊邪不能泄于下,久之邪郁生热,灼伤阴液,浊盛化毒,损伤脏腑,入血犯脑,而见神昏、抽搐、吐血、衄血等危重证候,进一步发展,常导致五脏俱败,阴阳离决。尽管其病机寒热虚实并见,证候错综复杂,但水肿是其先导,脾肾衰败为其轴心。

    2  辨证施治

    慢性肾衰证候表现复杂多变,为了辨证简明,易于掌握,杜老根据其病机演变规律,临床上主要分为二型施治。

     2.1 脾肾衰败型  此型多由脾肾阳衰,湿浊内蕴,三焦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症见四肢厥冷,面白气短,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中尿臭,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不通,舌淡胖嫩,脉虚缓或沉细。治宜补阳,益阴消浊,方用杜老自拟温阳降浊汤化裁:西洋参、附子、茯苓、猪苓、泽泻、怀牛膝、白术、白芍、黄连、苏叶等。本方由真武汤加味而来,功可温阳利水,和中降浊。

    2.2 肝肾阴竭型  该型肝肾阴竭,病情危笃。多由久病伤正,阳损及阴,肾阴不足,湿浊愈甚,血行不畅,瘀阻于内而致。症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烦燥不安,小便短少,舌红绛,脉弦细涩数。治应滋阴补阳解毒,方用杜老自拟的滋阴降浊汤:西洋参、茯苓、猪苓、白术、丹参、泽兰、姜半夏、生地黄、黄连、苏叶、草决明子等。本方可以滋阴潜阳,活血利水,和中降浊。另外,至于夹水,夹湿,夹热,以上二型中皆可出现,应当在分清阴阳偏盛偏衰的基础上,权衡夹证之多寡而治之。